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演讲摘要:精准的空间感知需要整合多种感知觉信号。大量的心理物理实验表明,大脑可以整合前庭和视觉光流信号来提高对自身运动方向和位移距离的判断,其整合方式符合贝叶斯理论的预期,然而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通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训练猕猴执行判断自身运动方向和位移距离的任务,同时采用侵入式电生理记录和神经活动操控的方式,研究大脑中多个脑区,包括感觉皮层和高级决策相关皮层的前庭和视觉信号的时空调谐特性。我们发现大脑中神经元编码前庭和视觉信号的时空特性比较复杂,两种信号的时空调谐并不总是一致,因此对跨模态的信息整合提出了挑战。我们提出一些假说,解释大脑中不同时间和空间成分的信号在空间感知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这些工作有助于对大脑工作原理的理解,也有可能帮助类脑智能的设计。
讲者简介:顾勇,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2-2011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从事神经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空间感知机制研究实验室,顾勇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空间感知中,前庭系统的功能,及其与视觉整合的神经机制,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 Neur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Elife, Cell Reports等学术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