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背景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先后出台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对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路径规划。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算力网是对算力进行高效、灵活调度和管理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通过算力网络的接入,用户可以享受“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实现像用电用水一样使用算力。所以,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健全算力网体系建设,将更好地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因此,本论坛以“算网共生,无限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产学研各界的技术大拿和学术大咖,共同就算力网络的智能化运营、生态体系构建等业界广泛关注的领域最新进展进行分享和探讨,共谋算力网应用创新之道,共议算力网运营发展之术,共商算力网生态繁荣之策。
论坛主席 | 姚海鹏教授,郭松涛教授、罗来龙副研究员 | |
特邀报告1 | 李克秋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主任 | 浅谈AI算力网络传输控制技术 |
特邀报告2 | 成秀珍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 零信任开放环境下的算网融合技术挑战 |
特邀报告3 | 李仁刚 浪潮信息体系结构研究部总经理 | 异构计算体系结构研究 |
特邀报告4 | 胡汝道 中国电子中电金信研究院副院长 | 金融行业云原生异构算力池化技术应用与实践 |
特邀报告5 | 张昊 中国移动首席专家 | 打造先进算力网络,推动算网服务高质量发展 |
特邀报告6 | 姚欣 PPIO派欧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 面向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分布式智算网络建设与运营 |
时间:2024年7月28日 下午 | ||
地点:吉林省长春市安华假日宴会中心厅B |
论坛主席及介绍
姚海鹏
北京邮电大学
姚海鹏,教授,国家杰青,IET Fellow, 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担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时空安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执行委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基金等项目20余项,已在IEEE TON/TMC/TSC/TCC等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7篇,获得IEEE ICC 2022、IEEE ICCC2020等会议最佳论文奖,出版专著2本,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副编辑、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Computing副编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编委会委员等。
郭松涛
重庆大学
郭松涛,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 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ACM重庆分会主席,IEEE/ACM高级会员,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CCF 物联网专委会常委,CCF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常委。主要在边缘联邦学习,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智能边缘计算、边缘智能与无人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已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在包括在 TC、TMC、TPDS、TCC、INFOCOM、IPDPS等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2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通信作者140余篇。主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多项。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1 项,担任第十三届IEEE网络架构与存储国际会议、第十三届中国物联网学术会议等10余个国际国内会议主席、副主席等。
罗来龙
国防科技大学
罗来龙,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专栏编委、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理事,围绕大规网络系统管理基础理论开展研究,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90余篇,包括TNSM、TPDS、TON、TKDE、COMST、IOTJ、TNNSL、TSC、TCC等国际顶级期刊,以及INFOCOM、ICDE、IWQoS、ICDCS、CIKM等国际顶级会议,其中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期刊/会议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批美国发明专利8项、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主持国家和军队级科研项目8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加强项目、演示验证项目等10余项。相关成果获得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2023年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23年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创业奖一等奖(排名第二)。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计划,获得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嘉宾及报告介绍
李克秋
天津大学
李克秋,博导,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主任。研究方向: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物联网与智能网联车,区块链。
报告题目:浅谈AI算力网络传输控制技术
报告摘要:随着CPU、GPU等国产AI算力芯片的快速发展,AI算力集群的网络互联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高频网络拥塞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规模化扩展的关键瓶颈。为此,本报告首先分析现有传输控制技术及其不足,然后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取得的一些成果并分享一些潜在研究趋势。
成秀珍
山东大学
成秀珍,教授,现担任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数链融合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山东省算网融合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是IEEE Fellow、CSEE Fellow、AAIA Fellow、国家高层次海外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成教授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块链理论与应用、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等。曾担任(或正在担任)多家期刊编委及多个国际会议主席,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WASA的创办者和国际期刊《High-Confidence Computing》的创刊主编。 H指数68,Google Scholar总引用2.0万+。
报告题目:零信任开放环境下的算网融合技术挑战
报告摘要:海量异构的算力网络设施部署在一个信任缺失的开放环境中,导致了算力设备和数据不可靠,资源利用率低,智能性差等问题,亟需算网深度融合。本报告将分享我们对算网融合所面临挑战的理解,从弹性算力、可信数据、智能算法、高效传输四个维度探索算网融合的理论与技术难题。
李仁刚
浪潮信息体系结构研究部
CCF杰出会员、理事,浪潮信息体系结构研究部总经理。CCF体系结构专委执行委员、集成电路设计专委执行委员、标准工委执行委员。正高级工程师。科技部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以及相关多元异构系统研制工作。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专利金奖,山东省劳动模范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申请专利170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0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25篇,参与标准制定8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5项、团体标准1项)。带领团队在CVPR、ACM MM、GAIIC、ICCV等国际竞赛中获世界冠军8项、世界亚军5项。
报告题目:异构计算体系结构研究
报告摘要:计算力是智慧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算力需求激增,异构计算体系结构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报告从产业的角度分析了计算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介绍了异构计算架构面临的挑战与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从以系统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以及非冯架构等方面提出发展思考。
胡汝道
中国电子中电金信研究院
胡汝道,中国电子中电金信研究院副院长、分布式计算实验室和数字构建平台实验室主任,中电金信数字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在金融科技行业20多年从业经验,尤其在云计算、分布式、微服务、云原生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主导“源启”金融级数字底座PaaS平台及数字构建平台关键模块和组件的产品研发,并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客户,其中金融PaaS平台获得中国电子科技进步二等奖。主导中电金信多个业内标杆重大工程项目,是国内首家全栈国产化分布式核心系统项目负责人,国内第一家从大型机下移到云原生分布式核心项目主要负责人。
报告题目:金融行业云原生异构算力池化技术应用与实践
报告摘要:在云原生技术体系下,通过软件定义异构算力,将算力资源进行池化管理,实现应用与资源解耦,并按需进行异构算力资源调度及精细化管理,应对金融场景高并发、海量数据计算等需求,助力金融大模型落地。
张昊
中国移动
张昊,博士,中国移动首席专家,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昊的研究方向为算力网络、边缘计算、云计算。多次荣获省部级一等奖,担任先进计算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等职务。
报告题目:打造先进算力网络,推动算网服务高质量发展
报告摘要:随着23年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实施方案的发布,以网强算,大力发展算力网成为国家战略,本报告分享中国移动算力网络的核心理念、演进路径,并从技术突破、运营服务、资源布局三个维度介绍了中国移动在算力网络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介绍了中国移动在超万卡智算集群领域的技术创新进展。
姚欣
PPIO派欧云
姚欣于2004年创办拥有4.5亿华人用户的PPTV网络电视。创业退出后,姚欣还曾任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AI创业营创始院长、上海青年创业协会会长等职务。2018年,姚欣二次创业,创立了中国领先的分布式云服务提供商-PPIO派欧云,凭借广泛分布的算力节点以及技术积累和创新,为下一代人工智能、音视频应用、元宇宙构建全新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下一个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
报告题目:面向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分布式智算网络建设与运营
报告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我们正见证新兴科技对智算的需求急剧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高效、经济、弹性地构建和维护智算网络,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报告将分享PPIO派欧云的实践经验,通过整合分布式云、AI推理加速和Serverless技术应对当前的挑战,从而推动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并为未来的技术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该账号因违规无法跳转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