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作为第七大生产要素,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燃料”。数据的80%以上是温冷数据,目前的硬盘、磁带、光盘在存储容量、寿命、能耗、成本等方面都面临极大挑战,难以满足温冷数据长效存储需求。本论坛从存储介质、设备、及系统多个层面探讨下一代温冷数据长效存储技术,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谢长生
华中科技大学
谢长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信息存储与安全专委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信息存储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磁记录、光存储和存储系统方面具有长期研究经验,曾主持国产高清光盘NVD、磁盘阵列、大型光盘库的研发,长期与企业合作,对我国存储产业的起步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领导的团队成果曾获国际发明金奖和国家发明奖,并两次获国际IO500十节点榜单冠军。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是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
谭小地
福建师范大学
谭小地,国家级引进人才计划获得者,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曾在日本信息系统设计、OPTWARE、SONY、北京理工大学任职,2018年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士(Fellow),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福建省光学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信息光子学,发表论文300多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00余次、合作著书2本、已授权专利40余项。曾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福建省重大专项专题项目,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以及其它横向项目多项。
林枭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级高层次C类人才。2018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后受邀赴剑桥微软研究院进行研究工作,同年赴福建师范大学任教。长期从事全息数据存储技术研究与系统产品开发工作。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会议论文50余篇,做特邀报告10次,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1项,合著英文专著1部。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计算成像专委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立体影像技术专委会委员、《Opto-Electronic Advances》期刊青年编委等。
报告题目:全息数据存储——大容量、高速度、长寿命存储解决方案
报告摘要:面对海量冷数据长期低成本保存需求,采用全息数据存储技术,实现Tb/inch2量级存储密度、Gb/s量级存取速度、50年以上长寿命数据保存。从存储维度理论突破,到存储材料制备工艺、系统设计、降噪等应用问题解决,打通各关键技术难点,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本报告即从上述角度汇报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曹强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光存储、绿色长期存储、大规模高效能系统等。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信息存储、体系结构专委委员。主持、参与十多项国家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CCF-A/B重要学术会议(FAST、VLDB、ATC、Eurosys等)和期刊论文70多篇(TC、TPDS、TOS等)。申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70多个。
报告题目:大数据长期低成本高效存储及检索
报告摘要:大数据是“数字石油”,在时空维度上不断积累。不幸的是,大部分温冷数据通常会主动删除或被动丢失。少量关键数据需要介质定期换代且迁移才能实现长期存储。为了长期低成本高效保存和利用海量大数据,提出磁光电融合的长效可信存储技术,充分融合磁、光、电三种存储介质优点,通过存储自动分级、系统虚拟化、可扩展并发架构、机电一体控制和高效检索,实现海量大数据长效存储及利用。
张勇
中国华录集团研发中心
中国华录集团研发中心副主任,信息光子技术重点专项核心专家库专家,全国电子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面负责光盘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主持推进供应链本地化替代及核心技术的攻关,近年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重点科技项目,参与多项国标、行标的制定和国家级基金专家组审核工作,多次参加行业论坛并发表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报告,申请国内外专利43项,撰写论文10篇,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奖励。
报告题目:蓝光存储技术及未来发展
报告摘要:市场需要高性能、低成本、长期保存介质及设备,光存储从长期数据保存性能和产业自主可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单位存储成本上离市场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从光存储技术的前期发展脉络分析未来光存储发展的技术方向,从技术和产业配套成熟度方面提出解决深度方向的三维读写技术的优势和必要性,推动光存储市场在短期内快速增长,进而形成对产业生态的支撑作用。
张静宇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物理光学、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多维度光存储领域的研究。其主要创新成果是开发了一种近乎永久存储信息的全新技术-玻璃五维光存储,为人类信息存储提供了一种至今为止寿命最长、耐极端环境的超高密度存储方式。其研究成果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Laser & Photonics Review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权威期刊及会议上。
报告题目:关于长效存储的思考
报告摘要:将介绍各类新兴存储技术。介绍玻璃大容量永久光存储技术在冷数据存储领域的应用,及演变历程和最新进展。聚焦关于长效存储的思考,及长效存储的未来应用前景、应用方向。
谢长生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曾任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现任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信息存储与安全专委会会长。长期从事信息存储技术的科研与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存储设备与系统,在磁记录,光存储,存储系统方面具有长期的研究经验。
报告题目:磁记录的红旗还能打多久?
报告摘要:自1956年第一台硬盘由IBM发明之后,一直是数据的主要承载者,至今仍占数据存储总量的60%以上。由于NAND固态盘技术的快速发展,硬盘的作用似乎一直在下降,但该行业不断推出新技术,向大容量低成本方向不断发展,10年之内仍将与固态盘保持5倍以上的价格优势。本讲演将介绍磁记录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机械硬盘和磁带新技术的发展,最后介绍作者在全光磁记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该技术将硬盘容量提高一个数量级的诱人潜力。
版权所有: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支持邮箱:conf_support@cc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