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将围绕电力操作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共同研讨核心技术突破的痛点、难点,着力细化电力操作系统的未来应用新模式,系统规划切实可行的落地应用场景,旨在研究提出电力操作系统数智化、软硬件产品一体化的优质解决方案,共同探索建立电力央企牵头,高校、信息化强企等协同创新新生态。 论坛有关安排如下: 1.拟邀请工信部电子四所、浙江大学、业界专家及行业公司等参加论坛。 2.设立5个专题演讲:1)浙江大学 赵永望,形式化验证与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2)国网信产集团:电力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3) 电子四所:国产操作系统标准体系介绍;余下待定; 3.研讨会后,拟开办圆桌论坛,围绕关键技术及应用、协同创新体系展开讨论。
时间 | 议程 | 主持人/演讲嘉宾 |
---|---|---|
形式化验证与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 | 赵永望 | |
国产操作系统标准体系介绍 | 苗宗利 | |
能源物联网操作系统微内核关键技术与应用 | 于卓 | |
储能智能控制单元微内核应用探索 | 王林青 | |
基于授权的智能监测设备特征识别与数字孪生应用——智能检测与数字孪生 | 张凤全 |
浙江大学 教授/博导、移动终端安全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摘要: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软件,处于软件栈的最底层,它的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国际上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大多开展了安全认证以及基于形式化验证的高等级安全认证,包括DO-178C、IEC 61508和Common Criteria等。本报告主要介绍国内外操作系统的安全认证与形式化验证现状,探讨高等级安全认证的重要性,重点介绍CC信息安全认证的产业现状、方法论等。最后,介绍我们开展国产操作系统安全认证的一些实践。
个人简介:赵永望,浙江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移动终端安全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工信部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国际ARINC653操作系统标准委员会成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安全、形式化验证、编程语言、嵌入式操作系统等,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工信部重大专项、载人航天工程重点项目等三十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相关成果发表在ACM TOPLAS、IEEE TDSC等期刊和CAV、FM、TACAS等会议上。提出了操作系统形式验证的系统性理论和方法,已应用到十多个国产操作系统和国外工业/开源操作系统中,并承担了一系列国内最高EAL安全等级的操作系统安全认证项目。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个人简介: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领域、营销领域专家,一直在电力行业从事发电、输配电、用电等专业工作,长期致力于能源信息化领域科学技术研究,历经近30年历练积累,成长为即掌握电力行业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曾参加过国家级重大科技课题研究,担任过多个省部级重大项目、科技课题主要负责人,曾获省部级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荣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创新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1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优秀论文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检索,授权专利23项。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总监
报告摘要:对操作系统相关标准组织,国际标准以及国家标准等研制情况进行介绍。
个人简介:任全国信标委程序设计语言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信创工委会质量中心副主任、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电子公文、电子证照及相关领域标准化与标准符合性测试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先后参与了10多项省部级项目研究工作;作为核心起草人先后参与三十多项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多次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和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
软件技术专家、公司级架构师 高级工程师
报告摘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深入,用户侧产生了大量能源采控设备的需求,这些设备存在物理分散、远程通信、底层系统多样等特点,存在大量设备底层支撑软件安全与应用安全的需求。本报告从能源电力分布式物联设备实际需求出发,重点介绍中电普华在能源物联网操纵系统领域做的工作与关键技术,最后介绍能源电力领域实践。
个人简介:国网信产集团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博士,高级工程师,CCF会员,IEEE会员,公司TC06标委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级工作流、企业级区块链平台、企业级物联平台,智能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等。主持公司统推信息化项目、科技项目10余项,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获得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进步奖,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牵头团体标准2项。
杭州平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摘要:光伏与风机类清洁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随机性,对区域电网架构带来安全隐患。为提升区域电网稳定,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配套储能。本报告首先介绍储能技术特征,随后重点探讨储能智慧控制单元的技术特性与微内核交互关系,最后介绍控制单元微内核实践。
个人简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长期从事综合能源和储能系统等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和项目组织实施等工作。作为企业高管,带领公司先后获评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通过CMMI3成熟度模型评估,ISO9000质量认证,成为行业极具影响力公司;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主持微网调度监控和优化配置系统、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储能BMS、EMS系统、多类型综合能源能量管理系统等等的开发工作;已在国内外各类刊物发布论文40余篇、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1项,奖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百余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摘要:智能检测设备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们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报告围绕智能检测中的主流设备、应用场景、方法等核心元素进行讨论,并结合具体场景的数字孪生应用开展分析。
个人简介:CCF会员,IEEE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及企业科技项目。